(相关资料图)
1950年,对中国人来说,朝鲜战争意味着什么?在世人眼里,连苏联都不敢正面对抗美军,中国军队又何来底气了?在出兵朝鲜后,西方对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极感兴趣。对着彭老总的照片,麦克阿瑟傲慢地讽刺道:“你告诉我这是一位将军?这不是一个农民吗?”
彭老总没有读过军校,他的指战才干完全靠实战摸索。在西方人看来,这简直是半路出家的和尚。实际上,最让联合国军赞赏的中国将领是刘伯承。
这位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,他有着留苏背景,同莫斯科关系密切。那么,刘伯承为何没能被上级选为志愿军的总司令?
1892年,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赵家场。5岁就读私塾,12岁接受新式教育。有着殷实的家境,刘伯承童年过得不错。15岁那年,父亲患病离世,刘伯承只得承担起家庭重任。从此,他辍学务农,给地主家干活。成为了劳动人民后,刘伯承对社会有了更深认识。1911年,在辛亥革命爆发后,19岁的他参加了川军。
在军阀部队里面,刘伯承吃尽苦头,倍受压迫。纵然如此,他却也锻炼出了非凡毅力。1913年,刘伯承参与讨袁作战。在此期间,他与孙中山先生取得联络,参加了中华革命党。凭借优异的军事才能,刘伯承奉命拉起队伍。短短一年,他就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革命团体。1916年3月,在丰县战斗中,刘伯承不幸右眼受伤。战场上,他身先士卒,勇敢冲锋。谁料,一颗流弹从脑后击中,并从右眼框射出。
顷刻之间,刘伯承血流不止,昏倒在地。战士们把奄奄一息的刘伯承送到后方,一位德国大夫对他展开救治。手术之时,考虑到还要继续为革命效力,刘伯承宁死不打麻药。他恳求大夫直接用刀刮掉烂肉。就这样,刘伯承挺了过来。德国医生对他赞叹不已,刘伯承也荣获“军神”外号。
虽然保住了性命,刘伯承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。一方面,他害怕强光,视力迅速下降,只得佩戴眼镜。另一方面,每到寒冷天气,刘伯承都身体不适,脑勺疼痛。纵然如此,他依旧在为革命奋斗着。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刘帅的身影从未缺席。1947年,刘伯承领导中野千里挺进大别山,加速了蒋家王朝的灭亡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南方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