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国平/文
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,有很多不一样的观点。这里有角度问题,也有视野问题,所以并无定论。有以下一些思考,供大家参考。
01
(资料图片)
兴趣可能不是最好的老师
关于兴趣,如果说学习动力的话,一般来讲没错,尤其是对不喜欢学习的孩子。但是,仔细想来,还是有问题的,至少属于“哄着学习”,也是被动学习的情态,叫做“被兴趣驱动”。如此的后果有两点:第一,喜欢的学科就能学好,否则就不学;第二,喜欢的老师就听课,不喜欢的老师就不听课。这也是一种任性。
02
成长中,没有犯过错误就是最大的错误
“乖!听话”,这几乎是所有家长教育孩子的口头语,也是目标。确实,听话的孩子不犯错,不犯错的孩子谁都喜欢。
可问题来了,这个世界有从来都不犯错误的人吗?!试想,若孩子在成长期,父母都把可能的问题给提前解决掉了,让孩子在顺风顺水中走过成长季,那后来呢?后来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,走进了诸多问题组合的社会中时,犯了该犯的错误后,他们该咋办?没有经验的铺垫,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试错的经历,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没有给过犯错的机会。应对起诸多问题,自然会无以应对。
03
包办成长不啻于包办婚姻
包办成长就是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说了算,不给孩子自由度和自主权。
有一真实故事:孩子一直到小学毕业都跟父母睡一个房间,妈妈说:看不见孩子不放心;孩子在小学读书交往的同学是谁,必须如实跟妈妈告知,必须经过妈妈调查并同意后方可交往,妈妈说:交友要慎重;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选择兴趣班妈妈代替了,理由是:你是妈的孩子,妈说了算;当然还有高中大学选专业以及走进社会选职业,特别是选女友……
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事故,因为,孩子的成长主动权没了,问题也就来了。
04
没规矩、无所惧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
这就是所说的“熊孩子”,这种性格的养成往往是因为父母的“过度溺爱”和“过度保护”。
其实,如果仅仅是在家里被父母娇惯得没有规矩也罢,最怕的是孩子走到外面时父母又充当了孩子无处不在的“保护伞”,于是,导致了孩子无所畏惧。这里所说的无所畏惧,包括“他人”,也包括包括“规矩”,可问题是社会就是由“他人”和“规矩”构成的。
最终孩子走向社会时,父母的保护伞可能不好使或不够大了,包括法律这些刚性规矩也惹不起了,彼时,悔之晚矣。
(图片来源:图虫创意)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南方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